不止如此…,教育•◆、医疗、就业……数字经济的成就正在为民生改善提供强大动力。这些遍布在市民生活中的点滴细流,汇聚成了杨浦民生的“智慧”蓝海。深入多元领域,深挖多方潜能,人工智能助力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开启民生幸福“加速度”。
不过一年多的时间里,低空经济持续在杨浦扩张应用场景——杨浦滨江岸边,千架无人机带来“浪漫滨江”主题表演;新江湾城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放飞“空中城管”,实现无人机巡林▪●-、巡河……
社区食堂里,部分已启用AI智能称重设备●。“几块肉、几只虾、几口菜”,放在托盘里就能识别菜品种类、单价,再称重以便按量结算,满足“小胃口”市民的需求。
编者按:杨浦曾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工业产值占到了全市的五分之一■。到了2024年,杨浦再次创造了全市的“五分之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全年营收超过3000亿元,总量约占全市的五分之一。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背后,是杨浦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全方位布局与持续投入…,数字经济正成为杨浦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
根据建设方案•,上海将创新集成运用各类新型数字化技术■,建设虚实相生、线上线下联动、万物互联感应的时空数字孪生系统=▪■,到2027年,全面提升城市时空智能治理能力,支撑千行百业垂类应用需求-,形成人工智能时空领域若干产业集群。而复兴岛,就是这一规划的前沿阵地。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程,也是杨浦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自2020年以来,区城运中心持续统筹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应用场景建设,一批独具杨浦特色的应用场景落地。
从一桩小小的“无人机送外卖”中==-,足以管窥数字科技在杨浦百姓生活中出现频率之高。而数字赋能民生,远远不止=•●“外卖”二字。一场场“场景革命”正在以重新定义、创造数字应用场景的方式●,重塑人们的生活样态…=。
昔日的“工业杨浦”向★●“数字杨浦”加速蝶变转型,而这棵数字之●…•“树”,正在向下根植民生沃土,为杨浦百姓生活注入源源不竭的新动能。
2023年12月,美团无人机在上海市区的首条无人机配送航线在五角场合生汇至凯德·国正中心开航。“无人机送外卖◆==”这一新鲜事进入杨浦大众视野。
就此,数字技术在杨浦城市空间规划上点下精彩一笔。此外,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推进▪◆、城市智慧化管理等方面,技术创新都为之提供了强大支持。
出行■,杨浦大桥装上“数字大脑-”,全桥布设超千个结构安全数据感知点,监测环境安全;购物,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开辟●“元宇宙秀场●”,历史影像实时可观可感,商业综合体实时分析-▼…“人流热力图”;养老,全区服务信息在手机端一键获取▪=△,直通民政部门服务后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2024年10月,杨浦区印发《杨浦区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支持开设低空航线服务△-,支持应急救援、医疗物资配送、违建巡查、公安巡逻、城市消防、国土测绘●▼、环境保护等多场景应用。一个月后,杨浦、金山两区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发布无人机应急救援、跨海岛物流运输、环保空气质量检测等新一批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从“飞起来△•△”,到“用起来▪△▼”△。杨浦科教资源丰沛,民生场景多元■★,为数字经济企业的应用落地提供了一片天然土壤。近两年,乘着低空经济热潮初起的东风△,杨浦全力助推区域企业投身无人机等科技研发和应用,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高地和商业应用高地。
就这样•■,一幅幅“高大上”的创新蓝图-,从杨浦落笔,不断转化为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景图•。数“字”技术,落地数“质”生活■。
2024年12月,“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在这座城央小岛上开启★,着力打造成为一座“数字岛--”“设计岛”“人民岛”。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重点实验室揭幕,“复兴智塔”孵化巢台△、上海数字智能孵化基地-●、上海设计艺术创作基地等一批市级重点项目都在复兴岛落地。
串联城市东西的北横通道,隧道设计实现数字孪生,全过程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三维建模,实现动态漫游、管线搬迁动态模拟、安全评估、三维VR可视化、进度质量控制等功能。首次综合运用交通全息感知和智慧防灾◆=-、结构健康监测等功能模块,实现高效管理。
在这里•,养老生活可以在指尖一键“升级”。2023年=,杨浦区推出“养老E顾问•◆•”一站式为老服务平台,入驻“随申办”APP的杨浦区旗舰店专栏。点击进入▪▪,养老需求一键申请、养老设施一网覆盖•、养老活动一点可见、养老政策一目了然…★-、养老服务一站获取。
小区扔垃圾也讲“智慧化”。定海路街道的中轩丽苑小区内,“步入式垃圾厢房”内外配备AI智能监控,连接街道城运中心“一网统管”平台。遇到垃圾错误投放,第一时间语音提醒,提升小区垃圾落地治理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再看居民、企业关注的•…“一网通办”,现已基本形成政务服务大厅◆▼-、■▪“一网通办”门户网站、“随申办·市民云”…“随申办·企业云•”多渠道融合的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实际办件网办率超98.5%◆,累计上线项政策服务“免申即享▼”。移动端累计上线项惠企便民服务,年度访问量达9235.7万人次★。